通知公告
· 2024年甘肃省普通高校高职(专科)升
· 兰州外语职业学院关于公布毕业生就业工作
· 兰州外语职业学院2024年招生简章
· 2024届校园招聘专场暖冬上线!上万岗
· 回首2023,展望2024| 获奖精彩
· 兰州外语职业学院参加甘肃省2024届高
招聘月历
* 阿拉尔市六团医院招聘公告
* 第950医院招聘公告
* 铁路用人单位岗位招聘信息
* 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启幕在即!欢迎战友们
* 2024年“春风送岗位 就业暖民心”专
* 甘谷县中医医院2024年公开招聘编外工
* 2024年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公告
* 心中有梦想,我们有舞台!广场南口现场招
* 西部机场集团青海机场有限公司员工招聘公
* 金昌金川区区属公办幼儿园2024年公开
* 兰州新区中川园区2024年“春风送岗位
* 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招聘护理人员
就业政策
· 人社民生“甘快答”: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人社民生“甘快答”: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 兰州外语职业学院2023届离校未就业毕
· 就业服务不断线,暖心护航不停歇!
· 兰州市就业创业系列政策来了——高校毕业
· 教育部@2023届高校毕业生,请查收这
 
就业指导
疫情之下,在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中挖掘求职新机遇
发布日期:2020-6-2 9:15:17 点击:3145

作者|袁贤转载:中国大学生就业

前些天,我接到学生小叶的电话,她向我哭诉说她的offer“凉了”。小叶是我校今年英语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年前就签了一家外贸公司的业务助理岗位。但是,上周HR通知她因疫情原因公司取消招聘计划了,提醒她“再找工作”,小叶不得不再次加入春招大军。

疫情之下,像小叶这样被迫重新“杀进”春招大军的人不在少数。当再创历史新高的874万高校毕业生规模遭遇疫情“黑天鹅”,毕业生们的求职之路步履维艰。

危中必有机。从市场反馈来看,突然降临的疫情确实在短时间内改变了各个行业的发展格局,不少行业的人才需求量直线下降,但是一片低迷中,“宅经济”刺激下,外卖配送、在线医疗、网络直播等新经济行业却在逆市上扬,新经济在战“疫”中的崛起,为大学生打开了另一片求职的广阔天地。

一、从数据看新经济的亮眼成绩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9%。不过,在三大产业、市场销售和投资活动均显示不同程度下降时,生鲜配送、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在线医疗等新经济行业却势头迅猛:叮咚买菜2月份的营收一举突破12亿元,以生鲜电商“黑马”的姿态闯入大众视野;一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5.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3.6%;在线教育、数字娱乐也重回风口,哔哩哔哩营收预计增长118%,喜马拉雅增长32%;远程办公业务迅速成长,华为的Welink业务量增长80%,阿里健康在线义诊访问用户超过280万。同时,部分新兴产品保持高速增长,智能手表、3D打印设备、服务器等电子类产品同比增速分别为112.8%86%68.3%

就业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还是依赖于经济发展的拉动,伴随着骄人的经济贡献度,新经济行业的招聘恢复率也明显高于非新经济行业。据梧桐果统计,互联网行业春招毕业生需求量同比上升了36.51%,在线教育行业毕业生需求量更是同比增长89.17%。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年春季直播产业人才报告》显示,春节之后,直播行业招聘需求同比增长132%。而腾讯研究院发布的《疫后企业数字化生存调查报告》也显示,企业复工率与数字化程度成正比,数字化程度越高,则复工率越高。一系列亮眼的数字反映出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也成为就业形势稳定的得力“助手”。

二、从政策看新经济的国家导向

就业既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也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稳就业”作为“六稳”之首,国家一直高度重视,疫情期间更是出台了一系列就业优先的政策措施,而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拉动就业的新领域,正是国家目前就业政策的主要导向。

223日,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指出: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要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35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要“深入挖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的就业机会,充分利用平台经济、众包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态平台,支持毕业生以新就业形态、灵活多样方式实现多元化就业”。

3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稳就业。要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等加大支持力度,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催生新岗位新职业。依托工业互联网促进传统产业加快上线上云。聚焦养老、托育、家政等就业潜力大的领域,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生活服务业。支持发展共享用工、就业保障平台,为灵活就业者提供就业和社保线上服务。

3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省内城乡户籍限制”。

4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开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培育行动,在卫生健康、教育等领域培育新业态,实施灵活就业激励计划,降低灵活就业门槛,鼓励创新创业。

4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大力度支持稳企业、拓岗位,吸纳毕业生就业。强化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新业态发展和灵活就业。”中央部门频频发文发声,部署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明确发展新经济、培育新业态、壮大新产业将成下一步扩大就业重头戏,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对就业的虹吸效应将日益凸显。

三、毕业生抓住机遇和政策求职更顺利

新经济拓展新领域、孕育新职业,同时也需要大量人才来支撑其发展。与传统行业相比,这些领域更加多元、包容、开放,对广大毕业生来说,要及时调整心态提升能力,抓住政策利好,关注新经济催生的新岗位、新职业、新机会,尝试在新职业中找到个人兴趣与成长发展的结合点,为自身就业“供氧输血”、搭桥铺路。

今年会计专业毕业的小夏,春节前在一家银行实习,受疫情影响实习岗位泡汤,困于家中月余的他索性将目光转向了逆势崛起的线上教育,跨界就职于郑州一家成人教育公司做课程顾问,第一个月薪水轻松过5000元,成为众多尚待业在家的同学羡慕的对象。小夏坦言,过于执着专业对口只会限制个人发展的方向,非常时期更需应时而变。

一方面要突破思维格局。我们经常说认知局限,认知不仅会局限思维,也会局限选择。新时代,大学生们要与时俱进,不要提到电子商务就认为是开淘宝店,提到平台经济就认为是做微商。要知道,疫情之下,被“赶上云端”的“云课堂”“云问诊”“云游”“云展览”“云录制”等数字文化服务,都是从传统的行业演变而来,这些新职业在拉动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亟需更多跨界人才的加入。只有转变思维定式,才能从产业升级、消费升级中寻找机会,借助新经济拓展就业的形态与边界。

另一方面,要敢于挑战自我。新职业蕴含发展新机遇,但也正因为其“新”而存在着不小的挑战。首先,新职业专业匹配度较低,大多高校尚未有对口专业,这就要求求职者在深耕自身专业领域的同时主动学习新知识,以保持与新职业连接的能力;其次,新职业由于不成熟、小众化、发展前景未知等特点,在未被国家“官方认证”之前还是不被大多数人理解的,需要从业者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总的来说,新职业的发展是势不可挡的,毕业生们要用于挑战自我,站在新经济的风口之上,重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寻找合适的机会点,在新职业中实现自己的梦想。

除新兴职业外,第三产业数字化改造催生了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模式,也值得我们关注。2014年在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邢革先后负责阿里巴巴国际站、e-Bay、敦煌网、义乌购等外贸平台业务。工作中的耳濡目染让她看到了平台经济的发展潜力,在工作之余攻读了法国布雷斯特商学院MBA学位证书。经过6年多的发展,现在她已经成长为义乌聚百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股东和合伙人,负责企业亚马逊平台的北美地区业务,在平台经济的浪潮中乘风而上、游刃有余,成为平台经济就业创业的优秀代表。

灵活就业也是大学生需要关注的政策趋势。因疫情原因李杰所在的单位迟迟不能完全复工,尽管他热爱这份工作,但几乎整日赋闲的状态又不是他想要的,在看到“云娱乐”如火如荼时,他便在工作之余重拾自己的设计剪辑特长,在一家新媒体运营公司兼职,负责剪辑视频并上传到西瓜视频平台,成为名副其实的“斜杠青年”。近段时间,由阿里巴巴首创的“共享员工”成了新的热门词汇,无论是“斜杠青年”还是“共享员工”,都是新经济时代下灵活用工的一种表现。灵活用工以其灵活、高效的特点,显著为企业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将在未来成为企业的选择。

疫情后,互联网企业和共享经济平台将释放出更多的灵活用工需求。据麦肯锡报告预测,中国的自由职业者将从目前的约300万人迅速增长至2025年的7200万人左右,灵活就业更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常态化就业形势。而长期受传统就业思维影响、执着于体制内就业的大学生更要早日抛开成见,将目光投到工作时间更加灵活、工作内容新鲜有趣的灵活就业上来。事实上,从国家层面来看,已开始积极推动灵活用工形态,317日召开的常务会议就很好地说明了这点。

适应新变化才能抓住新机会。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生要想高质量就业,在完成学业、提升素质的同时,应及时关注国家经济发展趋势,了解职业种类和职业资格的相关政策,积极拥抱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就业机会,探索职业新的可能。

招生就业处

202062